首页 > 企业 > 企业风采

藏不住了!走进萧经开这两家2024年杭州市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98次阅读 2024-06-13

近日,杭州市科技局公布了2024年杭州市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认定名单,其中,萧经开共有29家企业上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乾晶半导体和启函生物这两家上榜企业,探索它们的科技创新之路……


企业创新的重要载体

来到萧经开乾晶半导体,一幢三层小楼里,两层都是企业的研发中心,面积超2000平方米。走进其中,除了过道,全是一个个隔开的封闭实验室。从窗户外望进去,不少机器正在运作中。

“一层是大直径的晶体生长、加工,二层是单晶炉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和激光加工、涂层技术等先进圆晶加工技术的研究。”总经理王明华说,目前已投入40多台(套)设备,开始产出研发成果。

1.jpg

作为一家集半导体碳化硅单晶生长、衬底加工和设备开发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乾晶半导体突破了碳化硅材料的技术壁垒,研发出8英寸及6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建立了业内领先的、多温区调控的快速生长碳化硅单晶工艺和设备技术体系,成为行业内冉冉升起的“新星”。

而这研发中心便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载体。“研发中心在公司的整个发展战略上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我们主要的技术发源地之一。”王明华说。

2.jpg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启函生物运营执行总监李建。这是一家将高通量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细胞治疗和器官移植领域的生物科技公司。“市级企业研发中心的认定是对启函生物科研能力的认可。”李建表示,这让企业在研发上有了更好的平台。

据悉,位于萧经开的启函生物研发中心体量也很大,占地面积达到1400平方米,有专职研发人员40多人,科研设备投入超1300万元,每年的研发投入也超过了千万元。


企业创新的重要动力

放创新第一动力,关键要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创新主体。”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对行业发展的风向和需求有很高的敏感度,同时企业能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破解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

这一点从上述两家企业中也能窥见一二。比如去年7月,启函生物研发的通用型细胞治疗产品QN—019a 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这是中国第一个获批的基因编辑iPSC来源的细胞治疗产品。同时,启函生物也是全球第三家进行此类产品临床申报的企业。

3.jpg

乾晶半导体研发生产出的大直径碳化硅晶锭,突破该新型材料成本很高、产能不足的难题,为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推动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方式。


构建更优创新生态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萧经开积极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01 五链融合激发创新活力

以“创”品牌建设为抓手搭建双创生态的骨架,以“创”为核心,围绕人才安居、资源共享、企业培育、金融赋能、精准施策五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激发企业和人才的创新活力。

02 积分机制完善体系建设

通过积分的运用,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绩效,推动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不断优化升级,利用现有数据和量化模型建立起完整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库,完善萧经开在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建设。

03 等级评价促进提质增效

对科创载体在服务能力、孵化绩效、可持续发展以及特色工作等方面进行年度绩效评估,从规模、产业等维度分层分类给予ABCD四个等级评价,激励孵化载体进一步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提升能力,促进萧经开科创载体提质增效。

04 金融合作探索产品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与萧经开合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专项,探索与成果转化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发“科创贷”“人才贷”“成果贷”等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上市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再融资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