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一览
首页 > 政策超市 > 科技创新 > 萧山经开区级

关于印发《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孵化载体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萧开管发〔2024〕2号
514次阅读

级别:萧山经开区级

状态:有效

机关各局室、经开国控集团,各兵团,各小镇,各直属事业单位:

经管委会同意,现将《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孵化载体建设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024年1月1日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孵化载体建设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等文件精神,发挥科创孵化载体在全过程创新、全要素集聚、全链条加速等方面的作用,激发科研平台技术转化潜能,持续优化开发区科创生态体系,打造“科创企业落户首选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国内一流,以优化科创生态发展为主线,以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未来产业培育为着力点,培育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二)目的意义

通过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领域聚焦、专业能力凸显、示范效应明显的科创孵化载体,带动开发区孵化载体从基础服务向精准服务、从集聚企业向孕育产业、从孵化链条向厚植生态转变,引领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前瞻布局。围绕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建设面向未来产业的科创孵化载体,在新领域新赛道和新方向新功能方面,支撑颠覆性科技成果的率先转化和硬科技企业的加速孵化。

2.坚持专业引领。支持一流孵化人才、科技领军企业、知名高校(大学科技园)、科研院所、顶尖投资机构等各类主体建设科创孵化载体,提升专业人才(团队)、早期投资、资源对接等专业化服务能级。

3.坚持多链协同。打通关键节点,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融合发展。创新孵化器服务模式,在功能定位、战略布局、建设路径和扶持方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互动。

4.坚持国际协作。以全球视野、国内一流理念引导科创孵化载体融汇国际、国内高端资源,拓展全球创新合作网络,构建跨境协同孵化服务体系,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双向融通。


二、主要目标

到2026年,建成一批国内知名、服务一流、成效卓著的科创孵化载体,科技企业培育效能得到明显增强,持续高位引领创新创业升级发展。

——实现科技孵化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到2026年,新增各类科创孵化载体20家以上,新增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引进培育5家标杆孵化器,带动30家传统孵化器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通对接服务能力实现跃升。

——实现高能级科创平台塑造新动力。到2026年,依托高能级科创平台高质量创新空间,布局概念验证、中试放大、成果转化、孵化加速等功能,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加快推动建设创新人才高地。

——实现全球资源双向孵化枢纽构建。到2026年,布局1-2家离岸孵化器,全球孵化培育创新项目,同时引进海外孵化器并落地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50个,积极打通堵点、接通断点,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孵化枢纽。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科创孵化载体倍增行动

建设全链条孵化体系。围绕产业高端发展和创新服务需求,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加快创新主体引育和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打造规模化、专业化、高质量孵化载体,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孵化运营机构,示范带动开发区孵化载体建设。

力争到2026年底,开发区建成各类科创孵化载体50家以上,孵化载体总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聚集优质科技型企业和初创团队2000个以上。培育认定市级孵化载体20家以上,省级孵化载体10家以上,国家级孵化载体3家以上。

(二)实施标杆孵化器引领行动

甄选全球资源建设标杆孵化器。结合开发区重点产业方向,协同遴选和引进孵化业绩突出、行业影响力较大、创新和产业资源丰富的人才团队,配套有力的扶持政策,打造一批标杆孵化器。推动聚焦早期孵化与聚焦产业加速的两类标杆孵化器深度协同,探索超前深度孵化、耐心资本孵化落地加速的“双子星”模式。

力争到2026年底,引进培育5家标杆孵化器,带动30家传统孵化器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通对接服务能力实现跃升。

(三)实施创新联合体孵化沃壤行动

探索联合孵化与共享孵化模式。鼓励萧山区内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产业龙头企业、外资企业研发中心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沃壤孵化创新中心。鼓励科创载体加强链接全球资源,拓宽优质项目来源渠道,紧抓创新需求、搭建共性平台,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良性互动,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新空间。

力争到2026年底,推动创新联合体融通创新,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建成以合成生物、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具有较强国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生态集群5个以上。

(四)实施全球创新资源双向枢纽构建行动

探索离岸、海外孵化双向孵化。鼓励科创孵化载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创新基地,强化与海外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等的协同联动,完善“全球研发-跨境孵化-萧山转化”服务链,构建跨境孵化协同服务体系,促进人才、技术、项目、资金、企业等创新要素跨境双向流动。

力争到2026年底,布局1-2家离岸孵化器,落地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50个,推动一批本土创业企业国际化发展。

(五)实施科创孵化载体运营服务提升行动

提升孵化载体自身“硬实力”。加大对开发区孵化载体服务人员的培养力度,建立高素质、职业化的创业孵化人才队伍;鼓励孵化载体承办国省市级创新活动,增能创新创业氛围,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支持符合条件的孵化载体设立种子基金,构建种子、天使、风险等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的多层次创投服务体系。

力争到2026年底,开发区孵化载体内专职孵化服务人员达到200名以上,创业导师达到200名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托开发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科创孵化载体建设协同推进机制,引导督促各部门、民营和国有单位切实把科创孵化载体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协调解决科创孵化载体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上下联动,形成

工作合力,推进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二)深化政策扶持

出台针对科创孵化载体及其培育企业的专项扶持政策,保障科创孵化载体的基础运营经费,加大对科创孵化载体运行绩效奖励力度,引导科创孵化载体聚焦关键指标谋发展,支持引进专业化管理人才和团队。

(三)强化动态管理

进一步强化政策联动,区级统筹运用资金、股权投资、人才、空间等扶持政策,协同促进科创孵化载体建设,以创新积分体系、里程碑考核、持续动态优化方式,积极给予科创孵化载体建设项目支持。

(四)营造科创氛围

加强科技政策宣传普及,扩大政策的到达率和知晓度,营造“鼓励创新、极具耐心、包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持续带动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到开发区创新创业,推动开发区成为全省创新创业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