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 企业风采

聚焦!浙大基因密码如何在萧经开解锁?

203次阅读 2025-02-24

近日,浙江卫视《今日评说》栏目聚焦浙江大学,重点讲述校外科创平台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简称科创中心)创新生态,点赞科创中心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31.png

01“三代单传”激发创新力量

在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高水平科技的快速进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人类未来。走进位于萧经开信息港园区的半导体材料研究室,金竹研究员和团队成员正守护着近2000℃高温的氧化镓生长炉。

32.jpg

这标志着我国在宽禁带半导体领域的科学与工程实力迈上新台阶。

33.png

然而,这门“手艺”,其实是三代人的努力与传承。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德仁的带领下,张辉教授牵头成立了公司——杭州镓仁半导体有限公司,这也是由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首批自主孵育的科学公司。如今,除了先进半导体研究院金竹研究员的加入,也有更多90后、00后一起在团队里并肩作战、深耕不辍,助力我国半导体材料技术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追跑、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02生态圈凝聚创新合力

在浙江和杭州的土壤上,在激发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和环境下,科创中心就像一个超级实验室,把技术、人才、资本等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拧成了一股绳,牵引着从实验室到货架的转化效率。

34.png

金竹研究员在采访中表示,在科创中心,科研人员可以自由的选择开展基础科研或者产业化探索,这里鼓励创新,也接纳失败,让“求是创新”这项烙印在浙大人血液的基因不断传承与升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而他们团队,就是投身产业化实践最真实的写照。眼下,他们奔走在实验室和创业公司之间,深度链接市场需求与技术突破,架起科研与产业的桥梁,推动创新成果落地生根、落地生金。科创中心党工委书记董世洪表示:“科创中心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育更多的科技型‘苗苗’企业,我们给它更多的阳光雨露,助推它今后成为科技型的参天大树。”

35.jpg

创新一脉相承,“苗苗”开枝散叶。在科创中心,实验室往往是创新创业的梦想开始的地方。在栏目嘉宾、浙江大学教授陈丽君看来,正是科创中心这样的“四不像”机构,扮演起了新型大学校区和开放科技园区的角色,在混合体制的驱动下,突破了更多创新瓶颈。

陈丽君说:“科创中心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打破了传统产学研的‘玻璃门’,青年科学家们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与企业开展合作,学生们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尖端测试项目,这种无边界的协作,让创新资源可以高效地流动和融合。”

36.png

创新不是孤岛,而是雨林。

让创新资源、创业人才、创造资本在小范围高密度集聚,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就有这样的创新力和凝聚力。这里,浙大基因正在不断的复制和延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写创新的生存法则。